政策压力下,民办学校如何立于不败之地?调整办学定位才是当务之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校董汇 Author 李海林
来源|校董汇
作者|李海林
编辑|Karry
最近,一些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密集出台,许多民办学校确实感受到了办学的压力。但无论从学校的角度,还是从学校投资人和管理者的角度,现在最关键的不是去述说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多少苦闷,应变的思路恐怕才是最重要的。下文根据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在光明社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第九期——民办教育的“后浪”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民办学校五步“自救”措施
目前,民办教育确实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局面,但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还有很多空间可以让我们做点事情。从每一所具体的民办学校而言,我觉得至少以下一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第一,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地方政府的在具体操作层面的支持。
一方面,在大的政策框架下,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多少还是有点空间的。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压力等方面的考虑,对民办学校还是有一些具体的考量的。只要我们国家还是坚持分级办学、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地方政府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民办学校发展的。
第二,民办学校此时此刻应该保持低调,不要去刺激任何社会舆论。
现在政府的民办教育政策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舆论的影响。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民办教育的环境正在或者说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已经不同于过去的环境了。
近期,有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些不太合适的言论,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只会让民办学校、民办教育承受更加严重的舆论压力,使民办学校、民办教育处于更加严峻的局面。
第三,民办学校的投资人要马上对学校的财务作出重大调整。
一方面对财务预期要适当的降低,另一方面也要对学校的预算进行调整。
一方面,恐怕要紧缩投资规模,现在有很多民办学校、民办教育集团正在发展中,这个时候可以放慢一下节奏。另一方面,恐怕也还要做好充足的应变的资金安排。我认为学校财务调整这个事情是民办学校的投资人的当务之急。
第四,有很多业内的人士提出,民办学校要趁这个机会练内功。
这是非常正确的。外部环境现在不太理想,而且这些外部环境又还是我们尚不能加以控制的。那我们就回过头来,在学校的内涵建议方面下功夫。
比方说在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管理、校长职业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品牌营销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得更精细化和更专业化一些。
我们说,大浪淘沙,大浪退下去之后,可能留在沙滩上的,就是在大浪冲上来的这一段时间内,内功练得最好的人。
第五,要来考虑一下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了。
由于国家的民办教育政策的不确定性给民办教育带来的危机,已经谈论了两年了,但我个人体会民办教育还有另一个潜在的同等严重的危机,就是由于民办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不清晰,所带来的某种程度上的管理混乱。如果说,前一个危机大家都看到了,但后一个危机,我个人的体会,似乎还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但我认为,一个行业刚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靠国家的政策。但当这个行业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它的发展就主要不是靠政策,而是靠自己内部的现代化和适应性。我在这里所说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关系。我觉得民办教育下一步要有大的发展,必须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依循。
就我看到的民办学校,凡是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好,都经受住了风浪的考验,凡是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关系比较紧张的,即使是在政策环境相对比较好的情况下,也办不下去。
如果我们真的认为,民办教育现在确实到了比较严峻的时刻,那就应该马上着手调整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关系,使二者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共同抵御风险。
以上这五件事情,我觉得都应该马上着手去做。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在目前这种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当务之要,是办学定位的重大调整。
调整办学定位才是民办学校的重中之重
民办学校发展到今天,大家都在追求高大上:高端、大规模、为上流人士子女服务。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南京这些一线城市的民办学校,现在都要么不办,一办就是高标准建设,高升学率追求,高知名度高竞争力。
所以,现在民办学校在许多地方,民办学校确实成为公办学校的有力的竞争者。在上海、杭州、北京、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最好的小学初中都是民办的;在许多地方,公办的初中学校根本就没有办法跟民办学校去竞争。过去,这是我们民办学校尤为自豪的,也确实是值得自豪的。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教育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不仅仅是一个民生事项,它同时还是上层建筑。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公办教育承担了一些民办教育可能没有承担也承担不了的国家使命,包括意识形态、教育导向、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甚至社会正义等等。
所以,当民办教育发展到影响甚至冲击公办教育承担国家使命的情况下,民办教育是不是有风险?包括社会风险、制度风险、舆论风险,等等。我觉得我们现在要来思考这个问题了。
我觉得,如果只是个别地方是这样,那还没有问题,也不会惊动国家层面来干预这个事情。但如果有趋势表明,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这种现象,而且成为一种大趋势,那恐怕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要考虑对于自己的政策要进行调整了。
如果他们意识到,民办教育这种所谓的优势,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冲击力”,正是由于自己制订的民办教育政策决定的,例如收费政策,例如招生政策,例如教育内容的自主权等等,那他们当然就会从这里入手进行政策调整。
我认为,这就是一段时间来,国家连续出台对民办教育的紧缩政策的基本背景。这是一种历史的背景,是一种社会的背景,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趋势,是一种社会的趋势。
面对这种历史的大背景、社会的大背景,我们民办教育更应该从根本上考虑,能不能将我们学校的办学定位加以调整?当然,接下来的问题是,调整到哪里去?我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句话恐怕说不清楚。
民办学校至少可以有这么四种定位。
第一种,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三高”定位。我称之为“第一名”的定位。要么不办,要办就必须办成本区域的第一名。
现在好多民办教育集团、民办学校的宣传都是直奔本区域第一名去的,尤其是新办的学校和资本进入比较多的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必须保证绝对当地第一,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
那么,你怎么做到这一点,而且是绝对要做到?要绝对一流的投入,绝对一流的师资,绝对一流的管理。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你必须要有绝对一流的生源。于是你不可避免地要挑生源。这个时候,你就会不可避免地面对社会风险。
可以这种说,如果你的办学是建立在必须挑选生源的基础之上的,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你就必然会面对社会风险。那么你就要考虑,你能否在一定区域内,控制这种社会风险?
第二种,不求“第一名”,只要求进入第一方阵。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考试成绩进入本区域所有学校的前1/3即可。
如果这样定位,就会发现生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这个时候,学校的办学风险主要来自管理风险。而学校的社会风险、制度风险、舆论风险都会明显下降。而管理,则是学校可以自控的。也就是说,风险是可以自控的。
第三种,不求“第一名”,也不求“第一方阵”,但求“办学规模”。有些学校不是以它的高投入、高质量、高品牌取胜,而是以规模取胜。这样的民办学校往往是低成本和大众化的。这一类学校也是有发展前景的。
这时的办学困难和办学风险主要来自于运营模式。但运营模式不是民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投资人最擅长的吗?民办教育跟公办教育相比,最大的长处就是懂运营,我们就把运营发挥好。从而显出我们的长处和优势。
第四种,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我称之为“个性化办学”。我可能不是当地升学率最高的学校,但是我是本区域最有办学个性的学校。以个性取胜。
现在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分化。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家长,他们的教育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家长的教育需求,在办公教育那里是比较难得到满足的。公办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公共性,它是由公共财政主办的,因此它从根本上来说是普惠性的,是普适性的。
目前中国教育的背景下,家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只能通过民办教育来实现。我认为,办满足特定家长群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学校,这是当下民办学校比较有前途的通道。
民办学校实施个性化办学,
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我觉得,在当下形势下,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以满足部分家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为基础,实施个性化办学,可以在相当时间内,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上海现在有民办学校大约260所。上海常住人口2600万,我认为只要抓住其中百分之十的有特殊教育需求的260万家长,就够上海260所民办学校生存了。
如果我们实施个性化办学,显然,生源不是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对家长的细分,是民办教育的主办者(包括投资人和管理人)对家长教育需求的细致深入的了解。这个时候,我们面临的办学困难和办学风险,主要是学校办学定位的选择,以及确保师资质量。显然,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
我感觉到,民办学校这样的定位,也正是政府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政府这一次持续的、密集的政策调整的导向之所在。那么,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家长有哪些特殊需求?
第一种,国际化教育需求。上海市家长的国际化教育需求,每年大约以5%~8%的速度增长。我们在上海办国际化学校,并不是一定要在上海抢到绝对一流的生源。
现在上海办得最好的国际学校,也没有抢到上海最好的生源,但仍然能发展得非常好。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即使我们没有抢到绝对一流的生源,我们也仍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第二种,领导力培养需求。有部分家长,主要是一些企业家和高知家庭,根本不在乎自己孩子今后大学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根本没有考虑别人今后会不会选择自己的孩子。他们考虑的是,我的孩子今后有没有强健的体魄、高远的见识、坚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是这些我们称之为“领导力”的东西。是这种“选择他人”的能力,是这种“影响他人”的能力。
我们满足这些家长的需求,专门办一所以领导力培养见长的学校。这样的办学个性,也许才是真正的“高大上”。
第三种,强烈素质教育需求。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有强烈的素质教育需求。他们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能全面发展,今后能成为一种所谓“有魅力的人”。艺术气质、阳光心态,多才多艺,文武双全,这是他们最看重的。
我感觉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有了这种觉醒,只是找不到一所相对比较集中突出这些特征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就是所谓“以素质教育见长的学校”。
第四种,寄读教育需求。现在有好多家长迫切需要全寄宿。有的是自己管不住孩子,也不会管,有的是工作非常忙,没时间管孩子。有的是家庭有重大变故,一时腾不出手来照顾孩子。
这个时候,全寄读的学校成为解决他们当务之急和燃眉之急的需求。一所全寄宿制的学校,一所不但教学生学习,还在一定程度上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责任也承担下来的学校,对这部分家长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多么难得。民办学校解决家长之痛,就一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五种,基础知识教学需求。现在超前教学的学校不少,其中尤以民办学校为多。但很少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学校:不超前学习,也不拔高学习,而是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现在中考、高考不是有所谓“高难分题”吗?但这部分题其实是专门为前30%的学生准备的。那能不能反过来,我们主要教剩下来的70%难度的知识。学生学好这70%的知识,今后也都用得上,也一样能够成才。
总之,作为民办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是有没有需求,能不能满足特定人群的教育需求。照我看来,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所谓好学校,就是特别能满足家长需求的学校。
第六种,特殊教育需求。浙江有个上市教育集团,国际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办得很好。但去年,他们宣布向特殊教育领域开拓。
现在我到很多公办、民办学校去听课,发现一个教室里总有一个甚至两个孩子,桌子上面什么书也没有,从头到尾趴在那里睡觉。当我关注他的时候,旁边的孩子就悄悄的告诉我说,他有自闭症。
让自闭症孩子随班就读,这既不利于其他孩子的学习,也不利于自闭症孩子的成长。但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又不能够放弃学习。这家上市教育集团,向特殊教育学校进军,从学校经营这个方面来说,肯定是看到了这个方面巨大的教育需求。
总结
第一,个性化办学是民办教育长期发展的基石;
第二,个性化办学是民办教育在满足家长需要方面的最大优势;
第三,个性化办学也是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期望。
当一个行业面对外来压力的时候,行业自身的自行调整恐怕是最重要的一个应对策略,除此之外没有最好的办法。
政策对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对于具体的某一所民办学校而言,关键是抢占民办教育政策调整后应对策略的先机。任何政策调整历史地看都是暂时的。民办教育中人,要有历史意识。民办教育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相关阅读
研究报告
建校管理
人才发展
行业活动
行业研讨会FIT国际教师风采大赛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联系我们